●日本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有50万人,我国却只有7000人; ●中国足球有许多差距,最大还是普及的差距; ●如此状况要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无异于在沙滩上建摩天高楼。 青少年是足球的未来,中国足球要想崛起必须要从青少年足球抓起。大力普及足球,打造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一代——这是12月28日在大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与会者达成的共识,然而,缺少活动场地、组织不够规范、政策保障不足、青少年教练水平不高等问题却制约着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本次会议上大家讨论最为集中的话题。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最广泛的参与性。时至今日,足球在全世界发展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竞赛属性和竞技属性,足球在增强人民体质,培养纪律性和团队精神上的作用和意义,已跨越了国家、民族和种族的界限。然而,足球运动在中国无论是竞技还是普及都与世界很多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介绍了这样一组数字:在日本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球员有50万人,但在我国,却只有7000人。在很多国家,青少年几乎人人爱足球、人人踢足球。刘鹏认为,中国足球的诸多差距中,最大的差距还是普及的差距。 对此,刘鹏表示,对中国足球的现状痛心疾首,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感慨万分。他说,“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如此匮乏,我们焉能不深刻反省?”“我们在对中国足球运动水平低下而扼腕叹息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极少、青少年后备人才极度匮乏的严峻现实。如果让目前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要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无异于想在沙滩上建摩天高楼”。 为了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现状,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把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从那时起,一场从基层做起、从基础抓起的校园足球活动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目前,已经在全国46个城市完成了布点,在2200多所中小学定点,每年投入4000万元资金予以支持。到今年7月,全国44个布局城市中已有1300余所学校开展了区级校园联赛,队伍达到5000支以上,参与的孩子超过百万。 不过,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在讨论中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拥有30多万所中小学,仅有2200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是远远不够的,不少学校还因缺少活动场地、活动组织不够规范、政策保障不足、青少年教练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对此,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校园足球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是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体育师资的数量和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需要,开展机制不健全等。 对于如何改变上述问题,刘利民表示除了从精神层面上要更加充分认识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外,还要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把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之中统筹安排;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如有计划地加大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各地要尽力解决配套资金问题,将体育场地的改造列入中小学校舍改造计划,不断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都应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发挥“教体结合”优势,努力实现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的学生“人人喜欢足球运动,50%的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目标。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在总结了一年来工作时我们也认为,4000万的资金投入确实显得不足,确实需要改变,今后我们会在政策上给青少年足球更多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方面,在资金的使用上,我们会突出重点,然后逐渐在政策上起保障作用,4000万资金投入会逐渐加大。 蔡振华同时表示,目前有两点即可实施,首先要提供更多的场地,其次让踢球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主要问题就是踢球人少,场地也少,或者有场地但是不让踢,通过我们这个体系的建立,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其中,从基础抓起,让我们的足球人口上去。然后我们逐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足球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